清鎮市麥格鄉觀游村村莊規劃(2022-2035年)規劃公示
《清鎮市麥格鄉觀游村村莊規劃(2022-2035年)》經廣泛調查、論證、深化,目前,規劃編制成果已完成,并通過專家評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相關規定、《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加強村莊規劃促進鄉村振興的通知》(自然資辦發〔2019〕35號),以及《貴陽市村莊規劃編制技術導則(試行)》的相關要求,為切實增強規劃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科學性,現依法組織《清鎮市麥格鄉觀游村村莊規劃(2022-2035年)》公示活動。
公示時間:2022年X月XX日-X月XX日(30個工作日)
通訊地址:麥格苗族布依族鄉人民政府
電子郵箱:2123984063@qq.com
聯系電話:彭川 15285006089
在公示期內,您可通過以上聯系方式發表您的意見和建議。
項目名稱
村莊發展類型
觀游村有特色的紅色資源,交通區位優勢明顯,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基礎設施完善,在《清鎮市市域鄉村建設規劃(2017-2030)》中定位為“重點村”。各自然村組分類詳見下表:
自然村組 | 現狀戶數 | 規劃戶數 | 建設類型 |
觀游組 | 45 | 51 | 集聚發展類 |
長沖組 | 123 | 131 | 特色保護類 |
麻窩組 | 50 | 55 | 整治提升類 |
和平組 | 43 | 48 | 整治提升類 |
小河組 | 39 | 44 | 特色保護類 |
王家寨組 | 42 | 46 | 整治提升類 |
高寨組 | 31 | 33 | 整治提升類 |
蔡家院組 | 92 | 104 | 特色保護類 |
溝頭組 | 31 | 33 | 整治提升類 |
大水井組 | 52 | 58 | 整治提升類 |
王過河組 | 41 | 43 | 整治提升類 |
大溝組 | 30 | 33 | 整治提升類 |
大爐組 | 43 | 48 | 整治提升類 |
紅巖組 | 42 | 49 | 整治提升類 |
許保組 | 31 | 34 | 整治提升類 |
大塘組 | 82 | 87 | 整治提升類 |
合計 | 817 | 897 |
規劃范圍
本次規劃范圍為觀游村村域全部國土空間,總面積14.51平方公里(以2020年國土變更調查數據為準)。
規劃期限
本村莊規劃期限為2022年至2035年。其中,近期為2022-2025年,遠期為2026-2035年。
村莊發展定位
觀游村發展定位為:“五彩鄉野·紅印觀游”。
以花果藥種植(獼猴桃、酥李、金秋梨、櫻桃、核桃、桃子、荷花、玫瑰花、牡丹)為基礎,以長征紅色文化為特色,以貴陽市旅游環線建設為載體,圍繞紅色鄉村旅游、田園觀光、鄉愁體驗,著力將觀游村打造為:貴州省紅色美麗鄉村旅游精品示范村;集文化展示、花果藥種植、田園觀光、鄉愁體驗于一體的農旅示范村。
產業發展規劃
一、產業結構
規劃產業結構:一軸、兩心、多區、多節點。
一軸:紅色旅游發展軸;
兩心:游客服務中心、綜合服務中心;
多區:獼猴桃種植核心區、田園觀光區、產業加工區、文旅示范區、林木種植區;
多節點:紅軍紀念廣場、古樹、古橋等旅游節點。
二、產業配套
旅游服務設施:規劃新增2塊商業用地作為觀游村旅游發展的服務用地。
新建產業道路:根據產業布局需求,村域范圍內改建產業道路5.7公里。
村莊發展規模及指標
人口規模:規劃至203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3‰。觀游村現狀3478戶817人。預測至規劃期末(2035年),觀游村戶籍總人口預計為3616人,總戶數為897戶。
用地規模:規劃期末至2035年,耕地面積為287.3736公頃;村莊建設用地面積為31.9045公頃,全村人均村莊建設用地88.23平方米/人。
村莊規劃指標表 | ||||
指 標 | 現 狀 | 規劃目標 | 變化量(%) | 屬性 |
戶籍人口規模(人) | 3478 | 3616 | 3.97 | 預期性 |
戶籍戶數規模(戶) | 817 | 897 | 9.79 | 預期性 |
常住人口規模(人) | 1486 | 1624 | 9.29 | 預期性 |
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公頃) | 0.00 | 0.00 | 0.00 | 約束性 |
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公頃) | 528.5648 | 236.4179 | -55.27 | 約束性 |
耕地保有量(公頃) | 287.0308 | 287.3736 | 0.12 | 約束性 |
林地保有量(公頃) | 828.9240 | 827.5373 | -0.17 | 約束性 |
村莊建設用地規模(公頃) | 26.3846 | 31.9045 | 20.92 | 約束性 |
農村宅基地規模(公頃) | 24.0212 | 25.6527 | 6.79 | 約束性 |
生活垃圾處理率(%) | 80.0000 | 100.0000 | 25 | 預期性 |
污水處理率(%) | 80.0000 | 100.0000 | 25 | 預期性 |
生態保護
(1)本村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已劃入生態保護紅線面積0公頃。
(2)將整個村域劃分為4大空間:農田生態環境、林地生態環境、村落生態環境、水體生態環境。對村內河道進行治理,主要清理、疏浚河道,清除河道中雜草枯木等,對侵蝕河岸段進行護岸,建設堤防、護岸林等,恢復河流水域的生態功能。
保護村內耕地、林地,禁止亂砍亂建亂占行為。保護村莊內自然田園景觀和自然風光。
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
(1)本村內已劃定永久基本農田236.4179公頃,主要分布在上登河兩側連片耕地,其余零星分散至村域范圍內,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
(2)規劃至2035年,本村耕地圖斑面積不少于298.8806公頃,凈耕地面積不少于287.3736公頃。不得隨意占用耕地。確需占用的,應經村民小組確認,村委會審查同意出具書面意見后,由鎮政府按程序辦理相關報批手續。
(3)未經批準,不得在園地、商品林及其他農用地進行非農建設活動,不得進行毀林開墾、采石、挖沙、采礦、取土等活動。
特色資源保護
劃定文物保護遺址和古樹名木范圍線,禁止一切人為活動,并將村兩委負責保護工作,指派專人負責日??垂苎膊?,發現問題及時上報。要密切注意未經許可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文物保護遺址范圍內進行取土、挖掘、爆破、建設、鉆探、砍伐、墾植等影響文物安全和破壞文物保護遺址整體風貌的活動。未經市級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同意,不得擅自改變文物保護遺址范圍內的土地用途。對于確實要進行工程建設的文物保護遺址地塊,要及時上報文物主管部門,及時完善報批手續。
圍繞文化保護遺址和古樹名木打造景觀節點,并充分利用紅色文化打造鄉村旅游,規劃“1936”紅色文化旅游發展模式(即:“1”即打造一條紅軍長征路,形成一條旅游觀光道;“9”即種植9種花果藥,在紅軍路周邊發展荷花、玫瑰等九種種植業;“3”即創建三大基地:愛國主義教育、村級農業嘉年華及鄉愁體驗三大基地;“6”即打造6個旅游景點,開發石龍洞、老虎洞等溶洞群;建索橋古渡、索溪森林公園、貓跳河狹谷露營、長沖田壩農業產業園、水落龍門寺山地公園等),并將“迎軍節”活動時間定為每年的正月初九舉辦,作為村內一項獨特的民俗活動。
建設空間管制
本村內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為31.9045公頃,為適度提高村莊規劃的靈活性,保障零星分散的村民居住、農村公共公益設施、農村鄉村文旅設施及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用地需求,規劃有1.2665公頃的留白用地,預留機動指標1.5952公頃采用臺賬管理方式,暫不落用地空間布局。
(1)產業用地
村莊經營性建設用地共計2處,規劃1.5629公頃商業用地作為觀游村旅游發展的服務用地。
商業用地建筑高度不超過18米,容積率不超過1.5,建筑密度不超過30%;產業用地調整應經村民小組確認,由村委會審查同意,逐級報村莊規劃原審批機關批準。
(2)農村住房
本村內劃定宅基地25.6527公頃,嚴格執行“一戶一宅”制度,新增宅基地每戶建筑基底面積控制在140平方米以內,總建筑面積控制在320平方米以內,層數在3層以下,建筑高度不大于9.9米,在建筑形式、材料、布局上融合地方民族特色或歷史文化進行設計,使其與整體村落風貌相協調,并鼓勵創新使用新材料和新技術,色彩和質感與整體村莊農房風貌一致。新申請的宅基地,應在劃定的宅基地建設范圍內,且優先利用村內空閑地、閑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
(3)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不得占用交通用地建房,在村內主要道路兩側建房應退后2米。村內供水由高位水池供水,分散污水處理設施共計14處。房屋排水接口需向村民小組確認后再進行建設。垃圾收集點、公廁等基礎設施用地及綜合服務站、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衛生室、養老和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用地詳見自然村組建設用地詳細布局圖,村民不得隨意占用。
規劃以節約集約用地、經濟便民為原則,相對集中、合理布局行政管理、學校教育、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社會福利、商業服務等公共服務設施,在白果樹、十字街組形成村莊公共服務中心。
防災與減災
(1)村民的宅基地選址和農房建設須避開自然災害易發地區。
(2)學校、廣場等為防災避險場所,緊急情況下可躲避災害。
農村“五治”建設
以農村“五治”建設為抓手,計劃實施治房農村五治建設項目13個,其中治房項目3個、治水項目3個、治廁項目2個、治垃圾項目2個、治風項目3個,積極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