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鎮市流長鄉羊場村村莊規劃(2022-2035年)規劃公示
《清鎮市流長鄉羊場村村莊規劃(2022-2035)》經廣泛調查、論證、深化,目前,規劃編制成果已完成,并通過專家評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相關規定、《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加強村莊規劃促進鄉村振興的通知》(自然資辦發〔2019〕35號),以及《貴陽市村莊規劃編制技術導則(試行)》的相關要求,為切實增強規劃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科學性,現依法組織《清鎮市流長鄉羊場村村莊規劃(2022-2035)》公示活動。
公示時間:2022年6月08日-7月08日(30個工作日)
通訊地址:流長鄉人民政府
電子郵箱:769278922@qq.com
聯系電話:0851-82770105/17785881709(譚宇環)
在公示期內,您可通過以上聯系方式發表您的意見和建議。
一、項目名稱
《清鎮市流長鄉羊場村村莊規劃(2022-2035)》
二、村莊發展類型
規劃羊場村定位為流長鄉一般村,村莊分類為整治提升類村莊;自然村分類引導中,羊場一組、二組、十組為現狀保留類,三四組為集聚提升類,五六組、七八九組為整治提升類。各自然村組分類詳見下表:
自然村組 | 建設類型 |
一組 | 現狀保留類 |
二組 | 現狀保留類 |
三四組 | 集聚提升類 |
五六組 | 整治提升類 |
七八九組 | 整治提升類 |
十組 | 現狀保留類 |
三、規劃范圍
本次規劃范圍為羊場村村域全部國土空間,總面積414.16公頃(以2020年國土變更調查數據為準)。
四、規劃期限
本村莊規劃期限為2022年至2035年。其中,近期為2022-2025年,遠期為2026-2035年。
五、村莊發展定位
羊場村林田鑲嵌,自然生態環境優良,自然風光宜人。主要以獼猴桃、蜂糖李、韭黃為主導產業;依托現有良好的種植優勢,大力發展經果林種植并打響農產品品牌,融合三產,規劃將羊場村打造為特色農產品為主的田園鄉村。
六、產業發展規劃
空間上形成四大種植片區(中部韭黃、東北部獼猴桃、南部蜂糖李、西部花椒)的產業空間格局。
以農業(水稻、玉米、油菜)種植為主導產業,果蔬(韭黃)種植產業和經果林(獼猴桃、蜂糖李、花椒)種植產業為輔助產業,林下種植養殖為特色產業,延伸產業鏈,優化產業發展結構,由農產品粗加工向農產品深加工轉變,提升現代農業附加值,實現效益最大化,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構建“以農造景,以景促旅、以旅富農”的發展模式,促進羊場村產業進一步發展。力求到2035年達成“一村一品”目標。
七、村莊發展規模及指標
人口規模:規劃至203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羊場村現狀386戶1648人。預測至規劃期末(2035年),按照4人/戶測算,村域人口規模為444戶1776人。
用地規模:規劃期末至2035年,耕地面積為150.52公頃;村莊建設用地面積為15.02公頃,全村人均村莊建設用地84.57平方米/人。
村莊規劃指標表 | ||||
指標 | 規劃現狀 | 規劃目標 | 變化量 | 屬性 |
戶籍人口規模(人) | 1648 | 1776 | 128 | 預期性 |
常住人口數量(人) | 400 | 460 | 60 | 預期性 |
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公頃) | 0 | 0 | 0 | 約束性 |
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公頃) | 126.14 | 126.14 | 0 | 約束性 |
村莊建設用地規模(公頃) | 14.12 | 15.02 | 0.9 | 約束性 |
村莊經營性建設用地 | 0 | 0 | 0 | 約束性 |
村莊居住用地規模(公頃) | 12.59 | 13.4 | 0.81 | 預期性 |
新增宅基地面積控制(平方米/戶) | 326.18 | 170 | -156.18 | 約束性 |
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率(%) | 0.86 | 1 | 0.14 | 預期性 |
八、生態保護
(1)本村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已劃入生態保護紅線面積0公頃。
(2)保護村內除生態紅線外的公益林、飲用水源保護區等具有生態保育功能的區域。規劃面積為101.67公頃,主要分布于羊場村五六組和七八九組以南的區域。生態控制區域內不得進行破壞生態景觀、污染環境的開發建設活動,做到慎砍樹、禁挖山、不填湖。
(3)計劃實施生態保護及生態修復項目2個,包含羊場村九組、十組附近山體滑坡進行就生態修復與保護。
九、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
(1)本村內已劃定永久基本農田126.14公頃,主要分布在居名點周邊連片耕地,其余零星分散至村域范圍內,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
(2)規劃至2035年,本村耕地圖斑面積不少于150.52公頃,凈耕地面積不少于143.46公頃。不得隨意占用耕地。確需占用的,應經村民小組確認,村委會審查同意出具書面意見后,由鎮政府按程序辦理相關報批手續。
(3)未經批準,不得在園地、商品林及其他農用地進行非農建設活動,不得進行毀林開墾、采石、挖沙、采礦、取土等活動。
十、建設空間管制
本村內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為15.02公頃,為適度提高村莊規劃的靈活性,保障零星分散的村民居住、農村公共公益設施、農村鄉村文旅設施及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用地需求。
(1)產業用地
村莊經營性建設用地共計3處,包含商業用地2處0.23公頃、采礦用地1處1.22公頃。商業用地位于三四組、七八九組,為便利店主要用于服務附近居民。
(2)農村住房
本村內劃定宅基地13.40公頃,嚴格執行“一戶一宅”制度,新增宅基地每戶建筑基底面積控制在170平方米以內,總建筑面積控制在510平方米以內,層數在3層以下,建筑高度不大于9.9米,在建筑形式、材料、布局上融合地方民族特色或歷史文化進行設計,使其與整體村落風貌相協調,并鼓勵創新使用新材料和新技術,色彩和質感與整體村莊農房風貌一致。新申請的宅基地,應在劃定的宅基地建設范圍內,且優先利用村內空閑地、閑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
(3)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不得占用交通用地建房,在村內主要道路兩側建房應退后2米。村內供水由鄉鎮供水,污水處理設施共計1個,分布在九組。房屋排水接口需向村民小組確認后再進行建設。垃圾收集點、公廁等基礎設施用地及綜合服務站、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衛生室和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用地詳見自然村組建設用地詳細布局圖,村民不得隨意占用。
規劃以節約集約用地、經濟便民為原則,相對集中、合理布局行政管理、學校教育、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社會福利、商業服務等公共服務設施,在羊場村三四組形成村莊公共服務中心。
十一、防災與減災
(1)村民的宅基地選址和農房建設須避開自然災害易發地區。
(2)廣場等空曠場地為防災避險場所,緊急情況下可躲避災害。
十二、農村“五治”建設
以農村“五治”建設為抓手,計劃實施治房農村五治建設項目25個,其中治房項目18個、治水項目1個、治垃圾項目6個,積極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